第(1/3)页 俞客心如电转,思绪震动。 原本模拟中的几次选项如潮水般涌来,一直有提示的董夫子,竟是这一切的幕后谋划之人。 作为这一世“谢观”的开蒙先生,董夫子在谢观及冠之前,曾赠予他不少儒家典籍,其中许多对谢观影响深远。 正因如此,谢观对董夫子心怀尊崇。 还有关于二先生的字帖,若非董夫子的赠与,谢观也不会有后续在鸿景院中“湖中捞字”的机缘,甚至是陆华与三真一门的造化。 然而,最终消息传来——董夫子却因酗酒而死在家中。 谢观曾为此触动过几次选项,都是指向了董夫子。 想不到,今日在群放宴的背后,暗中观察这一切的,竟一直是这位董夫子。 谢观早已被此人暗中注意。 此人的身份,俞客心中隐隐有了一个猜测! 马车上的老人缓缓开口,声音带着稍微的感叹。 就如同一个普通老者。 “我们算是第一次真正见面。” 俞客点了点头,面对这样的人物,他并未慌乱。 毕竟! 这个世界在他眼中如同“镜花水月”,虚幻而不可捉摸。 即便这位老人就是他心中猜测的那人。 在他的感应中如同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,修为之高,令人难以揣测。 俞客的神念刚一触及老人,便如泥牛入海,被吞噬得无影无踪。 俞客心中也毫无畏惧,甚至隐隐有一种奇异的感觉。 对面似乎对他有一种“畏惧”? 这种畏惧藏得很深,若非俞客此刻处于一种类似于“观道”的玄妙状态,恐怕根本无法察觉。 然而,俞客并不着急,此时也无法离开。 尽管对面的董夫子没有丝毫气息外露,也未曾流露出任何恶意,但那种无形的威压,却如同大水缸中取出一瓢清水,静止不动。 四周的空气都是静默。 俞客干脆负手而立,心如古井,波澜不惊,静静地站立。 两人良久未发一言。 老人缓缓从马车上走下。 他身材佝偻,头发灰白,却梳理得一丝不苟。 一撮短而硬的八字胡挂在嘴边。 两人相对而立,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沉寂。 后面那辆枣红色的马车依旧静静地停在那里,没有丝毫动静。 骏马也是一动不动。 江边的雾气缓缓吹来,缭绕在两人之间。 老人终于抬起了眼眸,目光如深潭般幽邃。 他再次开口,声音低沉而缓慢。 “老夫……”似乎觉得这个自称有些不妥,他微微一顿,随即换了一个称呼。 “我名董诚,大齐的书院夫子。” 俞客心中虽早有猜测,但听到对方亲口证实,仍不免感到一阵震惊。 眼前的老人,竟是这天下第一人——夫子! 那位在东海寻仙两百年、创立大齐书院的传奇人物。 尽管内心波澜起伏,俞客表面依旧不动声色。 老人似乎察觉到俞客的镇定,继续说道。 “我不算第一个邀请……” 董诚似乎在斟酌用词,最终吐出一个简单的“你”。 俞客略一思索,若是算亲自参与,亲自参与之前都有三次了。 他淡淡回应:“不算。” 董诚的声音在江风中显得格外悠远,仿佛带着岁月的沉淀。 “你听说过我吗?” 俞客虽不明白夫子为何有此一问,但仍坦然回答: “自然是有。” “甚至,很多次。” 老人闻言,似乎有些笑意: “看来我并没有白活。” 董诚的目光渐渐变得深邃,仿佛陷入了回忆之中。 “年轻时,我和弟弟阿秀一同建立了唐朝,立志统一天下,吃了很多苦。” “后来,天下统一,阿秀说,他是天下之主,不应该有人在他之上。于是,我想了一晚上,决定杀了他。” 第(1/3)页